心理学论文范文模板

来源:生活 发布时间:2019-05-01 点击:

【https://www.ahtongyi.com--生活】

  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初创时期产生的一门举足轻重却长期被埋没的人文科学心理学分支,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方法或解释学的理解方法如实呈现人类心理生活的全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论文范文一:心理学知识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面对当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高校大学生都承受巨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他们思想的独立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学生培养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心理影响,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发展成精神障碍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研究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效果和专业性,进一步引起高校对心理学知识的重视,不断提升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水平。

  1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

  对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研究,首先必须要对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解,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更好的为重视心理学知识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1.1心理学的内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基础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知识、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测量学知识和咨询心理学知识等。心理现象主要由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心理过程又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而认知过程又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心理过程的基础,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心理过程伴随着人的所有生产活动,人的意志对行为产生调节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来掌控在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心理个性也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两个方面,它是在社会历史的条件下和人自身的生理机能下形成和发展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能力、性格和兴趣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是指人们的思想倾向和心理倾向,包括如信念、理想、动机等因素。信念、理想这些心理倾向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的作用,并影响着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心理过程与个性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只要对象和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展的规律性、心理过程与个性相互关系的一门规律性的科学。

  1.2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内容,对其社会成员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是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是一种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科学,其主要包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用相应的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等内容,对其教育对象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高校思政教育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政治道德影响、人格塑造、心理素质提升等教育内容组成。

  1.3心理学知识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知识与高校思政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两者互相依存。只有学好心理学知识,才能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当然,心理学知识也是高校思政教育中必备的知识构成,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可见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其次,两者又有区别。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他们的研究目的是有区别的,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心态,消除烦恼,促进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而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从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心理学的是以个体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为研究中心,从而指导整个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点则是传播社会观念,引导价值取向,培养和教化个体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责任感。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以提高人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德,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学理论的支撑,心理学知识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不论是从心理学的理论还是实际测量来说,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依据,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学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合,才能更加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心理学知识在高校思政教育重要性的研究

  人类的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如此。只有以心理学知识的积极指导作用,才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才能更好的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等多方面的问题,可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心理学知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从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和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两个方面来阐述。

  2.1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学理论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1.1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提高教育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把感觉、思维、想象、记忆等揭示的规律融入到教学中去,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了解高校学生的真实需要与动机,从而及时抓住思想苗头,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更好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2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支撑作用。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研究人类的潜在的美德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对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的差异分析中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看,学者差别式的教育方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每个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2弥补高校思政工作的不足

  当代高校学生面对着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要求我们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面对现实,在保障其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才能更好的保障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其心理发展规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好的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不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心理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要积极学习和完善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不足,弥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陷,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高校学生、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根本上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把心理学知识更好的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弥补原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的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心理学论文范文二: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学前心理学这门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专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高校面对这种形势必须要充分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积极地进行专业探索,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能够使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不断的提升,在不断地提升学前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将与新时代需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出来。

  一、我国学前心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并不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观念

  现在很多学前心理学专业教师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在进行比赛或者公开课的时候才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很难引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且无法保证学前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自身不熟练的计算机操作

  目前很多教师往往更加关注于自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对技术方面的学习,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现在很多教师运用的更多的是微信、微博、博客、QQ等各种娱乐方面的软件,很少去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这充分地掌握信息技术之后,才能够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地运用这些技术,然而由于目前很多教师自身并不熟悉计算机操作,也不熟悉制作课件等相关的知识,这样就导致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缺乏优质的学前教育学软件

  大量的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学前心理学教学教师所选用的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而来的,只有少量的信息技术资源的是教师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与此同时,经过走访我们发现,现在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多媒体软件和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市场上比较广泛,却很少出现针对学前教育的信息技术资源和多媒体软件,而关于学前心理学教学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现在很多学前教育软件并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的吸引过来,这样就使得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很难提升上去。一些信息技术软件对视听效果进行了更多地强调,却忽视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只会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干扰作用,无法使教师教学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对这些教学软件进行不断的修改,严重的困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信心。

  (四)没有充分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载体,可以将学生的事情感官系统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就能够对传统学前心理教学乏味和枯燥的不足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并且将新的活力和生机注入到教学改革中。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现在很多学前心理学专业教师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是采用生活实物、图片以及教科书等作为教学辅助。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辅助的时候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很多教师只是选择多媒体制作教学大纲,这样只是取代了传统的板书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其次一些教师根本不会制作最为基本的PPT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效果。总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功能,但是在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只是采用其中最为浅显的东西,使得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总之,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并且不断地挖掘信息技术的功能和应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前心理学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之外,还可以起到延伸教师功能以及扩大教学范围的重要作用。

  二、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一)发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

  要在学习心理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前心理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包括发展性评价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等。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实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来进行教学。应用这一教学理论来进行“学前儿童性格”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用三字经中决战耳熟能详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要求学生思考这句话对不对,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入教学内容。教师要要求学生充分用以往学习的心理知识和生理知识,对人的性格的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例如教师还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应用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要将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创设出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能力、性格和气质的个性特征,并对学前儿童的气质进行了解,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并发挥大胆的想象,对学前儿童性格的可塑性进行探讨。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探讨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性格,对课本有的知识进行扩充,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可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不仅有有形的物质资源,例如仪器设备、教具、学前心理学教材等等,还包括一些无形的教学资源,例如学前心理学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家长的能力和支持态度、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等等。这些资源都对学前心理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推动学前心理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机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幼儿园,进行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的实践教学。教师的要求学生分别与大班、小班的幼儿进行接触,并与他们共同游戏。学前心理学的学生可以用实物、图片和文字对幼儿的感知觉进行分别刺激,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观察力及其特点进行观察和概括,要求学生总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共性和个性。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使学生总结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以及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三)将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发挥联想与想象,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从而实现知识的顺应与同化。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合作性教学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真实情境和问题情境。

  1.合作性教学情境。在合作性教学情境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充分的合作,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课堂氛围进行改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

  2.模拟真实情境。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很难进行真实的接触,例如遗忘规律、人脑的机能等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教学内容就无法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创设模拟现实的情境,例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呈现人脑的机能和遗忘的规律等等,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3.真实情境。绝大部分的学前心理学教学内容都可以创设真实的情景,也就是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学前儿童,要求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总结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的组分别与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儿进行实际接触,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的注意”的教学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与幼儿做游戏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并且通过观察和总结获得幼儿的注意分配、注意稳定性和注意广度的情况。此时教师再进一步提问:“网络信息时代,幼儿难免要接触电脑游戏,怎样控制幼儿接触电脑游戏的时间?以及如何对幼儿健康使用网络进行引导?”

  4.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也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教师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的来创设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狼孩的故事作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同伴交往的影响力,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四)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前心理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的相关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要广泛地收集学科教育的素材,利用当前的信息资源,不断开发教学软件,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是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地在学习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三、结语

  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前心理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前心理学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并且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学前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学前教育者。

本文来源:https://www.ahtongyi.com/sh/115805/


推荐访问: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
上一篇:体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精神护理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爱华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爱华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