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集

来源:学校评价 发布时间:2019-04-28 点击:

【https://www.ahtongyi.com--学校评价】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下文是烟花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集篇1

  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要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培养

  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要将素质教育理念寓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要学、爱学、会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性

  从语文学科内容来看,从包容的内容的多方面性看,它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从语言形式看,有字、词、句、段篇;从语言的应用规律看,语文讲究修辞逻辑;从语言的运用过程看,有听、说、读、写。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整体性。笔者尝试着从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入手,首先让学生对作品建立起第一印象,尽量减少对学生阅读第一印象的干扰,少一些扶手和拐杖,让学生自己“学步”。语文是作者心灵、语感对象化的一个整体性反映,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只有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被学生整体性占有,作者的语感、心灵才会不知不觉地被渗入到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积淀为语文素质、人文素质,最终形成自身的语文能力与修养。

  文本是审美愉悦的最初源泉,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大多是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文体范式与人文意蕴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鲁迅的《祝福》通过倒叙结构来引发悬念,引导读者去思考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产生的社会根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是通过烘托,引导读者去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构成的文体范式中去感受一种内在的生机、精神,结合自身的先天素质、人格素质、审美素质,内化为一种语文素质、语文能力。这说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能机械地割裂和对立的。

  二、语文知识范围的广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学科的知识范围广博,语文自然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的时空涵盖着历史的时空,范围极其广泛。语文是作者对生活的反映,是在微观上较为清晰地表现生活的。语文教学也同样只能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微观清晰的理解上,教师一家之言不能代替学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讲多少、应突出哪些知识点,难以千篇一律地由教师来代替。由于教师所受的教育、生活阅历、审美爱好等千差万别,在理解能力与欣赏性上难以达到一致。

  但在现实中却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法、统一的作业内容及统一的答案,把学生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和模式之中,很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吟咏,强调的是“师傅领过门,修行在个人”,似乎是自然无为的,并未抹杀学习者的自主性。试想在所有这些格式化的、整齐划一的现成的东西面前,学生还能有求知的欲望吗?教师还能有钻研教材的热情吗?长此以往,只能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教学质量的每况愈下,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

  因此,要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融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及语言美一体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之中,让他们愉快地诵读、充分地咀嚼、自由地讨论、优美地欣赏,使之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老师不当裁判,不轻易地下结论,不做具体分析,只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或只发表一家之言,而应更多地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想象,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只是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进行扶持。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发展学生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实际,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才能见效。因此,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创设想象力驰骋的天宇、创造力萌发的摇篮。

  三、语文知识内涵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活动性

  在语文知识中不仅充满了对真理的探索、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而且还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性。即便是应用文,也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商业信誉、契约关系、法律关系等,反映着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等。因此好的文章都是对人们的生活、活动内容和相互关系的真实反映。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从事各种活动的大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完善。

  要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走向社会大课堂。如春游,参与社会调查、教育调查,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交友,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无限宽广、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大氛围中,使学生经受锻炼,培养各种能力、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放在第一位。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强调学生对语文的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修养。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语文教师在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方面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平等的、有个性的、自主性的对话、才能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而做出努力。

  四、结束语

  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集篇2

  浅谈小学语文备课

  摘 要:备课是每位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活动前通过备学生、备活动、备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在组织活动时就会有条不紊,活动的时间也会相对充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重视备课,了解并掌握备课的基本要领,切实提高备课的能力,从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教材;方法途径

  过去的语文教学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师只是充当了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只要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任务。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新课标是我们搞好语文教学的罗盘,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各学段应把握的重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面对这些新理念,新表述,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不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立足于教材,开展备课呢?

  一、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1.题目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篇中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备课“六忌”

  ①忌简单照搬;②忌千头万绪;③忌闭门造车 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降低教学效果;④忌琐碎设问 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⑤忌盲无目的 教学目的不明确,备课时毫无目的,课堂上随意发挥,学生只会茫茫然,所得甚微;⑥忌程式定势 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第二,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第三,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

  第四,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导入技巧的运用:提问议疑导入。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就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会很浓。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图画导入。

  通过图象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情绪是异常振奋,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只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只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总之,备好课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本文来源:https://www.ahtongyi.com/cg/115519/


推荐访问:小学六年级数学论文集
上一篇:揭秘秦惠文王死亡真相
下一篇: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爱华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爱华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